第一章“十三五”林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林业和草原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林业和草原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森林草原的需求不断增加,林草所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十三五”期间是霍城县贯彻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时期。在上级林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特别能战斗的创业精神,把保护修复生态、发展林草事业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围绕创建“美丽霍城”,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牧)还草、草畜平衡等,以及以红地球葡萄、苹果、桃、树上干杏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和农区发展草业等林草工程项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和现有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霍城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9.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万亩,封山(沙、河)育林3.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万亩。通过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景观和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干旱、大风、洪涝、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沙化耕地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已成为粮食生产基地。
二、规模发展特色林草产业,农民经济收入增幅明显
“十三五”期间,实施树上干杏、苹果、葡萄、桃、樱桃李等特色林果基地建设2.5万亩,开展生态健康果园建设,积极推进果品储藏保鲜设施建设,全县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1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4.6万吨,仓储保鲜能力达到0.5万吨;利用科技之冬和农民夜校、现场培训等渠道,举办市场分析、技术培训80多期,培训各类果农9300余人次,发放相关培训资料7000多份,通过加大林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加强田间管理,特色林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大力发展用材林,用材林面积0.9万亩;积极实施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科教宣传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产品的需求。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建设,林草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
实施三个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和维护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21公里;引进苹果新品种2个,优选葡萄品种10个,樱桃李、桃和葡萄和苹果等林果示范园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加大森林草原保护力度,林草发展空间得到巩固
“十三五”期间,做好林权证清理工作,严格执行《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按照管理权限审核审批,使用林地进一步规范,共受理使用林地申请8宗、办理采伐许可证924份;规范县域木材经营加工行为,强化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管理,对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定期进行年审;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为霍城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开展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伐除枯死树木面积500亩、61500株,为森林精准提升工程奠定基础。开展草原鼠害和蝗虫防治工作。实施草原毒害草治理1万亩,鼠害生物防治任务32万亩、蝗虫防治任务55万亩,确保草原资源安全。林业有害生物检验检疫工作得到加强,共检疫各类苗木1200万株、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34万亩、防治作业面积2000亩,按照《自治区今冬明春苹果枝枯病防控行动方案》要求,伐除苹果病害寄主树种山楂、梨、杜梨等高感病株近9000株,开展了苹果病害培训、普查工作,无公害防治率95%以上;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基层护林防火组织机构建设,落实森林防火归口管理制度,确保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五、加大林草行政执法力度,森林草原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期间,共受理林业案件188起,其中,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66起,处罚169人次,办理林业刑事案件19起,处罚21人次,森林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展年度森林督查工作和“绿卫2019”森林草原专项执法行动,林业和草原干部职工依法治林、依法行政、资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六、助力精准脱贫取得实效
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施策,大力推广“生态+脱贫”模式,落实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激活“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特种养殖、经济林、森林旅游等产业,建设“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林间游”产业体系,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新途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构筑稳固渠道。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解决了110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问题,每人每年一万元,稳步增加其收入。退耕还草每亩退耕地现金补助1000元,涉及贫困户58户,1179.7亩。
七、聚焦总目标,落实常态化维稳各项举措
一是始终站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牢牢守住“三不出”“三稳定”底线红线。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群众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两个全覆盖”走访住户工作。
八、围绕“严”“实”“细”狠抓转变干部作风
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践行“不懈怠、不侥幸、不盲动、不摇摆、不放过、不出事”总要求,从政治思想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四风”“四气”方面、服务群众方面、精神状态方面、艰苦奋斗方面,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棚架折扣和不聚焦总目标等问题,以“严”“实”“细”的新作风展现新形象。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林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高质量发展是林草业现代化的基本体现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探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林草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林草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高质量实施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维持和改良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和稳定,坚持高质量深化林草改革、高质量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提高林草治理和发展水平,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林草现代化的基本体现。
2.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林草新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社会以后,需求层次开始升级,消费结构开始优化,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期望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生态产品仍然是我们最基本和最短缺的消费品,更好地发挥林草多产品、多功能、多效益优势,更多地创造优质可再生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林草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林草发展面临巨大需求潜力。
3.生态文明建设是林草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是我们既定的战略方向和美好蓝图。森林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是林草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面临的挑战
1.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全县除去天西林管局管辖区域后有林地面积只有41.67万亩,森林面积28.26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5%,低于全州的平均水平。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严重,山区还有13万亩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平原区15万亩沙化土地亟需治理。
3.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很少,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灌木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平原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道路绿化标准低,断档较多。
4.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林业和草原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资严重不足。公益林补偿标准低,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林草技术培训少且层次不高,监测手段落后,执法、有害生物防治、资源管理、经营管护、森林草原防火、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林草支撑体系不完善,保障能力不强,制约林草事业发展。
5.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森林草原保护利用压力较大
近年来,霍城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环境压力日趋明显。加快生态建设,构建稳定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发挥其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草原的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保障霍城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森林草原保护利用中面临的时代课题。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为统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大力发展林草绿色产业,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区域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草业。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尊重历史,维护大局稳定为原则,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积极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努力形成全民参与办林草业的良好局面。
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草原资源。
4、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草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5、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草业协调发展。
6、坚持科教兴林(草)和依法治林(草)。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林草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组织实施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发展项目,坚持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科学配置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整体推动,使全县适宜绿化的地域基本绿化,林草的综合生产力和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林草的绿化屏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新造林面积3.5万亩,使全县的森林面积增加到32万亩,经济林面积稳定在10万亩,使林果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
3、活立木蓄积增加到155万立方米;
4、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草产品收入的份额达到15%以上;
6、林草年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突出五个重点:
1、搞好造林绿化,推进生态建设。一是完善城市防护林建设,全面完成城镇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绿化。二是巩固农田林网建设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构筑农业生态屏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完成沙漠生态治理建设任务,以图开沙漠为治理中心,加大造林种草力度,完成防风固沙效果。四是深化村庄绿化工程,加强农村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五是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实施林草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植林草优势产业、知名龙头企业和优质名牌产品,带动林草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林草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交易平台。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做大一产、提升二产、繁荣三产,大力培育森林草原资源,加快形成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苗木花卉、农区草业等主导产业。
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创新。一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使用制度,规范林地流转行为,提高林地使用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援疆市场、资源、资金、良种、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扩大林草产品外销渠道,增强林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4、强化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巩固发展成果。严格林草执法检查,逐步构建以林草行政管理为主体、以综合监测和监督检查为手段的森林草原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森林草原资源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林草有害生物治理,做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
5、坚持科技兴林(草)、人才强林(草),提高建设质量。针对当前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良种培育和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广泛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送林草技术进村入户,全面提高林草生产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为科技兴林(草)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章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布局
依据霍城县县自然、经济社会和森林资源的差异性,以及生态建设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全县林草业划分为5个林草区,具体为: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草区,北部丘陵特色经济林草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用材林草区,西南部沙漠防风固沙区,南部伊犁河湿地恢复区。
1.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草区
区域范围包括大西沟、果子沟牧场等,其高山区和中山区气候比较恶劣,阴坡生长着茂密的天然雪岭云杉林,阳坡生长着葱绿的草原植被,低山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主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加强对果子沟、大西沟天然灌木林和天然草场的管护和封育,最大限度保护好森林草原的生态效益。保护好塞葳氏苹果、樱桃李等野生林木种质基因资源。
2.北部丘陵特色经济林草区
区域范围包括清水河镇、大西沟乡、芦草沟镇、萨尔布拉克镇等,此处绝大部分处于逆温带,分布有天然樱桃李、四爪陆龟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该区域是理想的经济林草发展区。在沿山逆温带建立以发展苹果、桃、西梅李、葡萄、樱桃李、树上杏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积极在林下培育人工草场、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奠定基础。加强对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用材林草区
区域范围包括清水河镇、三宫乡、水定镇、兰干乡、惠远镇等,该区域主要是农业耕作区,绿洲人工林和人工草场较为发达,农田林网化程度高,林果业和草业扩张速度较快,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效益,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绿洲区农田林网的保护,进一步完善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进行荒山治理改造,营造大型农防林带。适度扩大经济林、一般用材林和人工草场规模,充分发挥森林草原多种效益。同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优良人居生态环境。
4.西南部沙漠防风固沙区
主要包括三道河乡图开沙漠,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植被盖度10~25%,由于西南风是本县主风向,因此对农区和县城环境气候影响极大。全面推进图开沙漠综合治理。采取植树、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5.南部伊犁河北岸湿地恢复区
位于县境以南的伊犁河北侧,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加速扩展,过牧过垦和过度开采利用水资源,湿地功能造成遭到破坏。加强对霍城县伊犁河天然林的管护和封育,营造伊犁河护岸林。同时,以湿地的保护与生态监测、封滩育林为主,建设湿地保护分站巡护点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功能。
二、发展重点
1.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以沿山逆温带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苹果、桃、葡萄、樱桃李为主的名优经济林和林下草产业。到2025年,全县经济林优良品种占有率达到96%以上。以中部平原区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大力进行用材料和防护林建设。以清水河镇、惠远镇为重点,引进培育各种绿化树种,实行绿化工程和基地建设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扶持发展一批绿化工程公司,带动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年育苗面积稳定在7000亩。引导群众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加工,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
2.优先做强第二产业
以斯丽玛、华盛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人造板林,形成造林、加工、制板一体化生产加工体系。以农夫果园等果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果品深加工体系。各类林产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提升加工档次,提高产品制作工艺,逐步向精细加工转变,形成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林草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力争到2025年全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
3.大力做活第三产业
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图开沙漠和各类自然保护地,适度开展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生态文化内涵,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发展旅游公司,招商引资,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带动全县森林草原旅游的发展,实现森林、草原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扶持建立果品、苗木、花卉、木材等林产品交易市场,确保市场流通畅通。争到2025年全县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达到0.3亿元。
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
根据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建设和县域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四五”期间林草建设把北山坡、图开沙漠、伊犁河湿地、河谷次生林、前山野果林区域作为重点区域,重点实施北山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地建设、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和林果草业产品的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等工程,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产业兴旺。
一、林草生态体系建设
1.三北防护林工程
继续稳步推进三北防护林第五期建设,按照总体方案规划实施。主要实施的有农田防护林、四荒造林、城市防护林、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工程。“十四五”期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面积3.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计划实施打造乡村绿化、美化乡村15个。
2.防护林退化修复
按照编制的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规划,实施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十四五”期间计划对病虫害危害严重、濒死、枯死退化防护林进行更新修复。退化防护林地修复面积1万亩。
3.退耕还林工程
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及核查验收、资金兑现任务。
4.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毒害草治理、草原生物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森林抚育2.5万亩,包括树木修枝、林地清理、施肥等。计划实施毒害草防治面积15万亩,围栏建设15万亩,草原补播改良及鼠虫害防治任务15万亩。
5、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1)实施森林抚育项目。霍城县计划从2021年-2025年每年实施森林抚育任务0.5万亩,每年投资50万元,共累积要完成森林抚育建设任务2.5万亩,计划总投资250万元。通过整形修剪、施肥、林地清理等方式,不断改善我县森林的生态环境,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缩短培育周期,确保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2)实施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霍城县计划从2021年-2025年每年投资20万元完成1个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共计划完成大西沟乡林业站、萨尔布拉克镇林业站、三宫乡林业站、果子沟牧场林业站、清水河镇林业站等5个林业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共计划投资100万元。项目的实施,一是有利于提高乡镇林业工作站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乡镇林业工作站的职能,推动基层林业站全面参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二是有利于霍城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造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对霍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项目。霍城县计划从2021-2025年每年投入资金154万元,用于加强26.24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管护站基础设施建设、聘用护林员对公益林区进行巡护、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防、公益林政策知识宣传等措施,加大力度保护和发展公益林,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为霍城县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施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霍城县国有林场全称为霍城县伊犁河次生林改造治沙站,位于县城西南方向8公里,现经营管理总面积为20.29万亩,核定事业编制14名,在职职工11人。目前国有林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林区公路长期失修,基础设施的滞后,一些护林站房屋破损严重,供电、供水设施年久失修,生活条件艰苦,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阻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霍城县计划于2021年-2025年,投入资金495万元用于修建林区公路、管护房维修、新建管护房等任务。在治沙站林区新修建15公里砂石公路,用于林区内巡护;对2座林区旧管护房屋进行维修,维修内容主要包括内墙、外墙粉刷、屋顶维修、门窗维修、建设饮用水井、水电设施维修等;新建3座管护房,用于改善管护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
(5)加强重点保护区建设。实施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建设、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保护区域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2亿元资金重点以实施保护管理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公众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为主。
(6)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计划于大西沟乡、萨尔布拉克镇、伊犁河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实施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人工瞭望塔4座,安装火险视频监控系统4套,配备灭火设备、通讯设备、消防车辆、安全防护装备等,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库4座。重点加强63团边境管控区域森林防火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维护工程。
二、林草产业体系建设
1.苗圃基地建设工程
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依托清水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在清水河、惠远镇周围,建成总面积0.6万亩乔灌、林草、观叶、观花、常绿、落叶的城乡绿化种苗大基地,年产各类苗木1500万株,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2.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以苹果、桃、西梅李、樱桃李、树上杏、鲜食葡萄等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草产业体系建设,立足主产区,建成三道河乡鲜食葡萄基地,大西沟樱桃李基地,大西沟乡、芦草沟镇、果子沟牧场为主产区的万亩黄元帅苹果基地,三宫、果子沟、芦草沟树上干杏、桃基地,积极发展现代林果业经济,提升林果业整体水平,加快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构筑具有霍城特色的林果产业框架。
逐步形成以农夫果园为龙头的苹果生产加工产业链,以三道河乡、北山坡葡萄庄园为龙头的红地球葡萄,大西沟乡、芦草沟镇、果子沟牧场为主产区的万亩黄元帅苹果生产销售产业链,构架霍城林草产业化的雏形,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加快完成水果包装、运输、保鲜、仓储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3.用材林基地建设
重点在水热充足、立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用材林草区营造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为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4.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业
大力发展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县域丰富的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挖掘潜力,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发展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业。形成“用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带动生态环境建设,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业”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林草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草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结合县域林草生产发展实际,以林果业提质增效为手段,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林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进程,为林草增产,林农增收打好基础。采用集中培训与现场实地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批次、针对性开展科技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和“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理论培训和实践结合,突出实际操作、实用技术开展培训。主要以林果示范园建设、林果标准化栽培和丰产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防护林营造和管护、林果产品的精深加工等为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为各乡镇负责林草的领导和林草系统全体技术人员、广大果农群众和科技示范户。规划期内计划培训人员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材料1万份。
四、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构建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四大体系:
1.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2.以危险性林草有害生物检疫检验、检疫执法为主要内容的检疫体系;
3.以应急防控指挥、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和应急基金、地面防治设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减灾体系;
4.以科技支撑、检疫执法装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保障体系。
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在2.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在90%以上,测报准确率在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繁育体系建设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对四爪陆龟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搞好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围栏、宣传牌、宣教中心,购置交通工具,配备救治装备,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科研监测提供技术力量。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实现野生动植物群落的质和量上的大幅提高,不断丰富野生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六、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由于大规模的农业垦殖使河流及河谷沼泽湿地转化为农田,天然湿地面积丧失,湿地蓄水、保水、供水功能不断弱化。针对伊犁河湿地利用及其管理现状,湿地保护既符合国家经济和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路,也是我国作为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履行的职责。目前湿地保护处于起步阶段,湿地保护的法治体系仍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污水处理、湿地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湿地动态监测,节水技术等方面缺乏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继续做好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修复。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落实国家政策,规范行业管理
深入研究和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加快林草发展的政策规定,调整或制定适合县域发展的林草相关政策,争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林草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改革进程,推进林权流转
把放活林地经营权作为突破口,加快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创新林业经营组织方式,拓展集体林权权能,积极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法保护林权。
三、建立草原产权制度,保护基本草原
建立草原科学利用制度,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改革草畜平衡奖补制度,将草畜平衡奖补的发放归口到林草部门,做到事权、财权统一。融合林草机构,实现编制、财权、管理在林草部门的统一。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效益
加快林草发展关键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困难立地造林种草、林草良种培育、森林草原防火管理和控制、重大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等课题,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林草的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
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制订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依法治林(草);加强普法教育,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强化资源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
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建设与林草发展政府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林草机构与队伍建设,夯实林草发展基础,努力实现“森林草原增长、生态改善、林草区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